详细内容
清代中期的篆刻艺术发展史
清代中期的篆刻艺术发展史
清代篆刻经过清初文人印章艺术的发展,以及各个流派印章的出现,到了清代中期篆刻艺术出现兴旺。这主要是浙派丁敬、完派邓石如等印坛大师的先后崛起,使这一时期的篆刻艺术更加繁荣,篆法、技法、章法都已成熟,而富有极为鲜明的艺术个性。
(1)丁敬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砚林、钝丁、梅农、丁居士、龙泓山人、孤云石叟、砚林外史、孤云石叟等,浙江杭州人。自幼家贫好学,一生不愿为官而致力研习书画、刻篆,精诗文,好收藏,善鉴别,对金石碑版的探究不遗余力。丁敬早期的篆刻曾受到皖派篆刻的影响,他针对当时印坛因袭守旧,远离秦汉的风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他十六、七岁时,写有这样一首诗: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诗的前两句,虽然是赞颂古人,实际上是反映他自己对篆刻艺术的一种“篆刻思离群”艺术思想和抱负,体现了他胆敢独创的精神,他以切刀法追求秦汉印章的大意开创了一代印风。以质朴清刚、古拗峭折之风,在篆法、章法、刀法诸多方面形成了个性的艺术语言,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孔云白著《篆刻入门》载:“当徽派盛行之际,有西泠丁敬突起,乃夺印坛盟主之席,开千五百年印学之奇秘,世称浙派之初祖也。”此语对丁敬评估甚高,也有点过于夸张,我们可从他的印章来看有些作品并不十分成熟,但是,他的篆刻对浙派的影响确实非常巨大,可谓功绩卓著。
丁敬用刀继承了明代朱简短刀碎切的运刀方法,创造了浙派以切刀为基本刀法,行刀缓缓渐进,奠定了浙派篆刻艺术的基础,其实,丁敬用刀中也有冲刀,他从多方面对篆刻刀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细观丁敬刀法轻重有致,方中有圆,钝拙见胜,印文的线条表现了强烈的节奏感,奠定了浙派篆刻艺术的风格。
丁敬对入印文字颇有研究。他针对明代以来印人用字都以《说文解字》为范字,使印人在印章的配篆上受到了很大局限,大胆地提出“《说文》篆刻自分驰”(丁敬诗)的观点,明确指出篆刻用字不要受到《说文解字》的束缚,他认为《说文解字》是论字源的书,篆刻属于艺术,《说文解字》中的文字不是现成可用来入印的,提倡不要墨守陈规,他的这一思想对篆刻入印文字确立了一个新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篆刻家的印章布局的思路和创作手法。
丁敬篆刻,兼收各个时代的长处,沉浸日久,章法稳重严谨,格调拗涩而劲挺,孕育变化,气象万千。他注意印外求印,于治印之外从事金石考证、研究禅理、书画、诗词等,他的篆刻表现一种奇古典雅,神流韵闲,苍劲纯拙,清刚朴茂,力挽时俗矫揉妩媚之态,印文参用隶、楷点画,布局变化多端,时出新意。来源邯郸书法家协会,邯郸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学习网。
丁敬刻印,运刀稳实迟缓,刀法锋颖明快,行中带涩,印文的线条刀味较浓,变化丰富,有强烈的节奏美(如图91)。
丁敬刻边款沿袭何震单刀刻款的方法,何震边款所见字不多,据说是先写后刻。丁敬刻边款较前人有所发展,奏刀前不起稿,以刀代笔,一刀一笔,自然简捷,陈豫钟说:“至丁砚竹(敬)先生则不书而刻,结体古茂,闻其法,斜握其刀,使石旋,以就锋之所向。”他的这一刻款方法给后来印人不少新的启示(如图92)。
丁敬篆刻艺术的崛起,给清代中期的篆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继而出现了以丁敬为首的“西泠八家”。丁敬著有《武林金石录》、《龙泓山人印谱》。
(2)蒋仁
蒋仁(1743-1795),原名泰,字阶平,因得“蒋仁之印”铜印而改名,号山堂、吉罗居士、女床山民,浙江仁和(杭州)人。蒋仁主要继承丁敬晚年风格较为鲜明的篆刻形式。他小丁敬四十八岁,曾在丁敬身边服侍过,对丁敬篆刻推崇不备。他说:“ 砚林居士印,犹浣花(杜甫)诗,昌黎(韩愈)笔。”他治印,运刀滞涩,印风古秀神韵,崇尚朴厚,学丁敬篆刻,深得精髓,苍劲简拙,自有创意。赵之谦称他:“蒋山堂在诸家外自辟蹊径,神至处,龙泓(丁敬)且不如。”可见蒋仁刻印的技法高妙。蒋仁刻印款,用颜体行书,极富书味,别具一格。他一生不轻易为人制印,故在西冷八家中他的印流传最少。著有《吉罗居士印谱》,收其二十六方,作品散见于《西泠四家印谱》、《西泠八家印谱》(如图93)。来源邯郸书法家协会,邯郸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学习网。
⑶黄易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大业,一字小松,号秋庵,别署秋影庵主、散花淮人、莲宗弟子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为诗人黄树谷之子,诗词出于家学,篆隶书、山水画并为世重,富收藏,治印受业于丁敬,对宋元各家印有所研究,故其印风格较丁敬、蒋仁又有新意。他以为治印需“小心落墨、大胆奏刀。”所作印章布局平稳自然,善变化,从拙处得巧,得印人精髓;印文突出隶楷笔意,深明缪篆之法用刀稳健(如图94)。楷书印款有晋人之风,自成一格。由于黄易与丁敬同为研究金石学,均善刻印,时称“丁黄”。何元锡曾辑二家印稿,题名为《丁黄印谱》,自署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秋影庵主印谱》。
(4)奚冈
奚冈(1746-1803),原名钢,字纯章、铁生,号萝庵、鹤渚生、蒙泉外史、散木居士、浙江钱塘人。奚冈少黄易二岁,也在丁敬身边服侍过。擅书法、绘画,篆刻师法丁敬,旁及秦汉,得丁敬之传,却无丁敬之豪健,拙中求放,淡雅隽永,方中求圆,而秀逸之气跃然于纸上,且自成面目,风格与黄易接近(如图95)。时人誉其与黄易、吴履为“浙西三妙”,西泠八家之一。
来源 邯郸书法家协会:www.hdsfxh.com,转载请保留此信息来源,谢谢合作!
清代篆刻经过清初文人印章艺术的发展,以及各个流派印章的出现,到了清代中期篆刻艺术出现兴旺。这主要是浙派丁敬、完派邓石如等印坛大师的先后崛起,使这一时期的篆刻艺术更加繁荣,篆法、技法、章法都已成熟,而富有极为鲜明的艺术个性。
(1)丁敬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砚林、钝丁、梅农、丁居士、龙泓山人、孤云石叟、砚林外史、孤云石叟等,浙江杭州人。自幼家贫好学,一生不愿为官而致力研习书画、刻篆,精诗文,好收藏,善鉴别,对金石碑版的探究不遗余力。丁敬早期的篆刻曾受到皖派篆刻的影响,他针对当时印坛因袭守旧,远离秦汉的风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他十六、七岁时,写有这样一首诗: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诗的前两句,虽然是赞颂古人,实际上是反映他自己对篆刻艺术的一种“篆刻思离群”艺术思想和抱负,体现了他胆敢独创的精神,他以切刀法追求秦汉印章的大意开创了一代印风。以质朴清刚、古拗峭折之风,在篆法、章法、刀法诸多方面形成了个性的艺术语言,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孔云白著《篆刻入门》载:“当徽派盛行之际,有西泠丁敬突起,乃夺印坛盟主之席,开千五百年印学之奇秘,世称浙派之初祖也。”此语对丁敬评估甚高,也有点过于夸张,我们可从他的印章来看有些作品并不十分成熟,但是,他的篆刻对浙派的影响确实非常巨大,可谓功绩卓著。
丁敬用刀继承了明代朱简短刀碎切的运刀方法,创造了浙派以切刀为基本刀法,行刀缓缓渐进,奠定了浙派篆刻艺术的基础,其实,丁敬用刀中也有冲刀,他从多方面对篆刻刀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细观丁敬刀法轻重有致,方中有圆,钝拙见胜,印文的线条表现了强烈的节奏感,奠定了浙派篆刻艺术的风格。
丁敬对入印文字颇有研究。他针对明代以来印人用字都以《说文解字》为范字,使印人在印章的配篆上受到了很大局限,大胆地提出“《说文》篆刻自分驰”(丁敬诗)的观点,明确指出篆刻用字不要受到《说文解字》的束缚,他认为《说文解字》是论字源的书,篆刻属于艺术,《说文解字》中的文字不是现成可用来入印的,提倡不要墨守陈规,他的这一思想对篆刻入印文字确立了一个新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篆刻家的印章布局的思路和创作手法。
丁敬篆刻,兼收各个时代的长处,沉浸日久,章法稳重严谨,格调拗涩而劲挺,孕育变化,气象万千。他注意印外求印,于治印之外从事金石考证、研究禅理、书画、诗词等,他的篆刻表现一种奇古典雅,神流韵闲,苍劲纯拙,清刚朴茂,力挽时俗矫揉妩媚之态,印文参用隶、楷点画,布局变化多端,时出新意。来源邯郸书法家协会,邯郸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学习网。
丁敬刻印,运刀稳实迟缓,刀法锋颖明快,行中带涩,印文的线条刀味较浓,变化丰富,有强烈的节奏美(如图91)。
丁敬刻边款沿袭何震单刀刻款的方法,何震边款所见字不多,据说是先写后刻。丁敬刻边款较前人有所发展,奏刀前不起稿,以刀代笔,一刀一笔,自然简捷,陈豫钟说:“至丁砚竹(敬)先生则不书而刻,结体古茂,闻其法,斜握其刀,使石旋,以就锋之所向。”他的这一刻款方法给后来印人不少新的启示(如图92)。
丁敬篆刻艺术的崛起,给清代中期的篆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继而出现了以丁敬为首的“西泠八家”。丁敬著有《武林金石录》、《龙泓山人印谱》。
(2)蒋仁
蒋仁(1743-1795),原名泰,字阶平,因得“蒋仁之印”铜印而改名,号山堂、吉罗居士、女床山民,浙江仁和(杭州)人。蒋仁主要继承丁敬晚年风格较为鲜明的篆刻形式。他小丁敬四十八岁,曾在丁敬身边服侍过,对丁敬篆刻推崇不备。他说:“ 砚林居士印,犹浣花(杜甫)诗,昌黎(韩愈)笔。”他治印,运刀滞涩,印风古秀神韵,崇尚朴厚,学丁敬篆刻,深得精髓,苍劲简拙,自有创意。赵之谦称他:“蒋山堂在诸家外自辟蹊径,神至处,龙泓(丁敬)且不如。”可见蒋仁刻印的技法高妙。蒋仁刻印款,用颜体行书,极富书味,别具一格。他一生不轻易为人制印,故在西冷八家中他的印流传最少。著有《吉罗居士印谱》,收其二十六方,作品散见于《西泠四家印谱》、《西泠八家印谱》(如图93)。来源邯郸书法家协会,邯郸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学习网。
⑶黄易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大业,一字小松,号秋庵,别署秋影庵主、散花淮人、莲宗弟子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为诗人黄树谷之子,诗词出于家学,篆隶书、山水画并为世重,富收藏,治印受业于丁敬,对宋元各家印有所研究,故其印风格较丁敬、蒋仁又有新意。他以为治印需“小心落墨、大胆奏刀。”所作印章布局平稳自然,善变化,从拙处得巧,得印人精髓;印文突出隶楷笔意,深明缪篆之法用刀稳健(如图94)。楷书印款有晋人之风,自成一格。由于黄易与丁敬同为研究金石学,均善刻印,时称“丁黄”。何元锡曾辑二家印稿,题名为《丁黄印谱》,自署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秋影庵主印谱》。
(4)奚冈
奚冈(1746-1803),原名钢,字纯章、铁生,号萝庵、鹤渚生、蒙泉外史、散木居士、浙江钱塘人。奚冈少黄易二岁,也在丁敬身边服侍过。擅书法、绘画,篆刻师法丁敬,旁及秦汉,得丁敬之传,却无丁敬之豪健,拙中求放,淡雅隽永,方中求圆,而秀逸之气跃然于纸上,且自成面目,风格与黄易接近(如图95)。时人誉其与黄易、吴履为“浙西三妙”,西泠八家之一。
来源 邯郸书法家协会:www.hdsfxh.com,转载请保留此信息来源,谢谢合作!
(编辑:佚名)
上一篇:清代篆刻简史 清代初期篆刻艺术 下一篇:篆刻艺术顶峰 清代晚期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