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王世贞诗稿——大文学家的风度

时间:2014年07月25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字体:
王世贞《诗稿》——大文学家的风度
 
      王世贞对明代人书法多有肯萦之评,IL乎成为后人讨论明代书家得失勺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对他的感激主要倒还不是他本人的传世作品。相比之千,他的那些当世之论对书法史更有价值,因为它提示出当时人对书家风格的品鹭与取舍,还提示出明代人特有的观念意识。这一重要作用,即使明代人也十分看重。詹景凤为晚一辈的书家,对王世贞的评价有“元美虽不以字名,顾吴中诸书家,唯元美一人知法古人”(见《詹氏小辨》)。这“知法古人”的语气之中,必然包含着他在书法评论上的贡献。而陶宗仪《书史会要》后附续编一卷,亦论王世贞是“书学虽非当家,而议论翩翩,笔法古雅”。点出了他的议论之功。可见,当时人对王世贞的业绩是有所认识的。
    以王世贞在文学界偌大声望,他本来也没必要专门到书法中插一脚。这位刑部尚书大人,本来有高官厚爵,而且名列“后七子”,是明代复古主义文学的领头人。李攀龙去世以后,他主坛操柄二十余年,自称是“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至有“自梦阳之说出,而学者J1窃班马李杜。自世贞之集出,学者遂剿窃世贞”(《四库提要)))的令誉。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后,才高望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钠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以至相与攀附者,还各为名目,有所谓“前五子I,“后五子”“广五子”“续五子”……整个文坛几乎可以说是王世贞的天下.以一代泰斗之尊,挟文论之余威问鼎书法,自然先声夺人;名家议论,使人不敢怠忽。书法相对于文学而言毕竟是小道,能有文学大家过问书法是书坛的福气从历来书画家不能诗不为时重、而诗人偶染翰墨却俨然名流的风气来看王世贞,对他的书法评论,我们更应予以足够分量的把握。对当时人来说,这是一种抬举与恩赐。
  抬举与恩赐是一种居高临下的鸟瞰。轻薄者傲气凌人、不可一世,而王世贞满腹文章,他的具体表现是月旦人物,褒贬皆能一言定鼎,有如他在文坛上“片言褒赏,声价骤起”一样。在书法上登龙门的捷径,即是概得这种大人物的延誉。有明一代,从明初开始,多少名家曾人他的笔下?而我们目下看好的明代书家,不都是经过《王氏书画苑》《弇州山人四部稿》的品评的么?如此想来,“虽不以字名”的王世贞,其实倒比那些以书名的书家更具有历史作用。
    评论书法月旦人物,自然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王世贞虽不以字名,但他的书法应该有可观之处。《诗稿》是他信手涂抹的小品,点画精详,气氛和雅,正是一种文人书法的典型所在。朱谋里谓他“笔法古雅”。实在也是基于他的书卷气但个性风格不甚强烈的缘故。我忽然想到:评论家的书法本身倒无须风格特征太强,创作意识太浓则必然在风格上排他,一有排他的偏向则评论难以公允。王世贞作书之所以不走陈白阳的道路,其理由应该不出乎此。对他来说,书法的技巧把握是他批评展开的认识前题;而风格关乎个人,偶然性太强,不足为评论家过多仿效也。


关连: 书法 书法讲座 书法作品







    (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