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线条—书法语言的倾泻
线条—书法语言的倾泻
宗白华曾在《美学散步》中深刻地分析道:“中国的画……特别注意线,是一个线条的组织,中国的篆刻也像画,不重视立体性,而注重流动的线条……中国戏的程式化,就是打破团块,把一整套行动,化为无数线条,再重新组织起来。”
的确,中国人对线条性质即线性的认识可谓深入肌髓,传统的雕塑、舞蹈、画像等均以线条去构建自己的艺术体系。这反映出人们的内在意识对外在物质的独特认识。
西方绘画及雕塑注重面与体积的概念,而中国的艺术则在线条的质感、力感与运用上独具一格,使之达到一种崇高的品位与境界。这是东西方艺术的显著差异,也是张大千借鉴敦煌充满浪漫色彩的线性国画而使世界为之震惊的妙理所在(图1、图2)。
中国书法的线条在诸多以线为共性的艺术中尤为突出,可谓线中之线,精中之精,是一种画龙点睛似的艺术语言。它能更深刻、吏丰富、多韵律、多层次地表达书写主体的思维、审美、情感及思想意识,以达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精神境界。对此,孙过庭在《书谱》中有这样形象而精辟的论述:“观夫慧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鸳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然据搞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扰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由此可见,书法的艺术媒介—线条的表现源泉即是自然。来源书法 屋,邯郸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学习网。
梁启超也在《书法指异》中说:“线的美,在美术中为址高等.不靠旁物的陪衬,专靠本身的排列。……在真美中,线最重要。”
线条作为书法艺术语言的表达其有以下几个特征:
1、符号性与书意性
线条作为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其第一艺术性质即是符号性。符号是指艺术媒介,也就是艺术的物质表现手段。线条级得益干人们对自然的感悟.但并不是具体地去再现物质世界,而是书法家主体的创作手段。书法家将线条这一客体进行书写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使线条的符号性彰显出“奇怪生焉”的特色。书法家创作线条的本身即是在尽情地大书其意。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记载王羲之的《自论书》中说:“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白有言所不尽。”这种“书意”与孔子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同一主旨的。书意是书法家以线条为艺术媒介以表达“写我心灵”的重要手段,书意性与符号性共同构成了线条的第一特征。
2、音乐性
西方的艺术家常说“一切艺术到精微境界都要求逼近音乐”。书法线条即是旋律线条。音乐是一种有声的线条,具有流动于时间里的特征,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旋律线。这种线条流在五线谱上诉诸视觉是极为鲜明的。中国的书法是线条的王国,线条的轻、重、缓、急、转、折、提、按等处处都流淌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尤其是草书的线条,体现得尤为酣畅淋漓,沉着痛快。如,唐代草圣张旭在其所书《古诗四帖》(图3)中的第二行,从“烛”字开始,盘旋直下,滚滚而来,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连绵起伏、激越跌宕的乐感。至行尾的“飘”字时又回旋而上,有“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迁回之意,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乐感相合拍。可以说,线条与音乐异流同归。
3、简约性
西方的油画及雕塑化简为繁,在多层次多角度上热衷于体面关系的处理。中国的书法则冗繁削尽,在线条的简约上“百练绕指柔”般地精化着。山川明月,云雨烟霞,词语的指向明确而专一。但书法的线条Nil不受这些词句所指的具象物质的约束,而是将其简化到极致,为不能再简化的“一”。这正是“九九归一”、“道生一”的哲学的最高境界。简到极致即是繁到极致。以一个“道”孕育万物,既是“有容乃大”的征象,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书法简约的线性是人文精神的浓缩,是艺术康命的“日日新又日日新”(图4),
4、势与力的共发性
线条之所以能够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关键在于它在纸上所产生的张力、穿透力、爆发力等诸多雄强的力感。这些力感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走向,因势而发。势是力的蓄积、力的发动、力的冲击、力的取向。力是势的存在、势的作用、势的能量、势的表现。有势而乏力,线条怯弱;有力而乏势,线条涣散。来源书法 屋,邯郸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学习网。
宗白华曾以美学的观点对力与势进行了深刻的评述:“笔迹落纸,一个点不是平铺的一个面,而有深度的,定是螺旋运动的终点,显示着力量,跳进眼帘。”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盼,敬侧不平。卫夫人《笔阵图》里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这是何等石破天惊的力量。一个横画不说是横,而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缀勒马,跃然纸上……“美”就是势,就是力.就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
势与力的密切配合,相生共发使书法线条处于生机勃发的生命状态。
来源 邯郸书法家协会:www.hdsfxh.com,转载请保留此信息来源,谢谢合作!
(编辑:佚名)
上一篇:书法布局—空间的分割 下一篇:书法与汉字及汉字书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