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筋铁线 篆法极则—李斯独占书家鳌头
泰山,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第一处“双遗产”(自然与文化)文化景点。《泰山刻石》又以其沉着凝重、古朴厚重、形体秀美的风采,被学界誉为“天下第一名刻”。
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数次出巡,并在山东的邹县、泰山、胶南、烟台以及河北、浙江等地刻石记其功德。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今山东邹县境内,刻立了著名的《峰山刻石》。从邹县又转往泰山,于是在泰山又刻立了《泰山刻石》。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继续东巡至琅邪山(今山东胶南境内),又刻立了《琅邪台刻石》。他又从山东胶南至之果山(今山东烟台西北),又刻立了《之果刻石》。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至竭石(今河北昌黎县境内),刻立《褐石颂刻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登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刻立《会稽刻石》。这些刻石的原文,《史记》中都全文转载,流传至今。这些刻石,据说都是出自著名书法家、垂相李斯之手,都是用新刊定的标准的小篆字体书写而成的。
李斯所撰并亲笔书写的《琅哪台刻石》,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巡行天下,南登琅邪台时所刻立的。秦始皇死后,他的继承人秦二世胡亥,按照其父的做法,照旧巡视四方,也曾经来到这琅邪台刻石,歌颂秦始皇的功德。现存的《琅邪台刻石》就是秦二世胡亥巡视时留下的刻石记功碑。原石在建国初期由山东省博物馆运往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其他诸刻石现已不存于世,唯有《泰山刻石》尚存九个半字。《泰山刻石》及其书法艺术风格特征,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具有书法艺术价值,在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均有学术意义。
安置在泰山岱庙东御座大殿露台前西侧的秦《泰山刻石》,是泰山诸石刻中制作时间最早的作品。刻石镌刻着由71<相李斯撰书的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前209年)所刻制,共78字。石高约4尺,四周宽窄不等。铭文四面环刻,共22行,计223字(含“大夫”合文)。刻石全文为《史记·秦始皇本纪》所收录。刻石原在岱顶碧霞祠玉女池旁,后移至泰山脚下岱庙东御座大殿露台前西侧。刻石历经风雨沧桑,现仅存秦二世胡亥诏书的10个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锄。秦《泰山刻石》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样的刻石世所仅见,堪称稀世珍宝。
《泰山刻石》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秦垂相李斯(?一前208年)。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又是著名的书法家。他早年在乡村做过管理文书的小官,后来曾与韩非一道就学于荀况,又接受商鞍、申不害等人的法家学说,特别是深受韩非的思想影响。战国末年人秦,为秦相国吕不韦舍人。 (来源 邯郸书法家协会:www.hdsfxh.com)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被任命为71相。
作为书法家的李斯,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记录史册的书法家了。秦代刻石大多出自他的手笔。最早记载书法家名录的书籍,据目前的资料看,就是南朝宋人羊欣所著的《采古来能书人名》一书。该书记载了自古至东晋的69位书法名家的名字,李斯名列榜首,是属于最古、最早的书法家。北宋名著《太平广记》书法卷所列的书法家当中,李斯也是名列首位。今天我们以书法家来定位李斯,那么,作为书法家的李斯,他对书法艺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什么呢?他的贡献就在于他刊定了一种新的字体—秦篆或称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