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代名家 > 浏览文章

历代名家

法度有余但稍欠神韵的文徵明行书

(编辑:佚名  日期:2014-7-25 17:17:12  浏览:次)
法度有余但稍欠神韵的文徵明行书
    文徵明的老成持重不但表现在他的为人上,主要还是表现在书风特征上。比如,早年的学习黄山谷,本来极易染上剑拔弩张的习气,但他在将蹈险绝之后又复归平正。在一些大轴中堂中还动辄开张跌宕,一到老来健笔,在一些手卷册页上却是地道的平实,原有的开张完全消声匿迹,实在是令人感到诧异不已的。至于早岁学习米莆,刷笔折冲,也颇见习气,但后来却用笔如金刚柞,一洗挑挞的笔道,而是气沉劲实,显然又是使后人为之敬佩不已的。故而明代中叶书坛学宋人成风,祝允明学宋,行草书有才气逼人之长,但亦时露桃挞,却未能称是骨力沉稳。而文微明始动终静,从剑拔弩张走向沉稳,从刷扫桃挞走向沉静,可谓是有大定力者。或许,这与他的生性严谨有关;也或许,这又与他的以学力称有关;或许,这还与他耄耄之寿的书法生涯有关—老来静气,非复少年裘马轻肥、旁若无人之际,当然是唯以平实为尚了。
    当然,审美方面的理由也不可忽略。比如文微明自己在《跋姜太仆书法》中提出:

      观其点画形体,端庄严肃,士大夫品其有正人君子立朝之象。噫!
  岂虚誉哉?后之君子.即此是学,因其笔而得其心法,其心正,则笔正;

  如正人君子.则其为益不小矣,岂特为六艺之一而已哉?这种持论,完全是一种伦理的书法观。以书品关乎士大夫的立身处世,当然是唯“端庄严肃”为尚了。只不过它与真正的书法立场也还有距离.文徵明是老臣,他的规行矩步显然使他更能契合于伦理式书法观念的立场。从而与徐渭、祝允明稍稍拉开了距离。
    因此,他的行书是大小一律的—因为要“端庄严肃”.不可态意敬侧.故而作行如作楷,每一字每一笔均是骨力分明,不有丝毫苟且。作为初学范本.能在行书中有笔笔送到的功底,当然是第一流的。因此,文徵明是技巧型书法的杰出代表,技法的展示平均而有基调,不以字形变化或书写时的不同心态而有丝毫变更—比如不会因长卷作书稍见认真而更其精到,也不会因其间的偶有懈怠而时出败笔。    (来源 邯郸书法家协会:www.hdsfxh.com)他的水平处在一个十分稳定的水平线上,下笔即有如此境界水准。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低潮当然也就无所谓高潮。因此文微明的行书笔笔无懈可击.却又很少有那些眉飞色舞精彩迭出之笔。比起二王手札的寓情寄兴.它却又缺少一种有血有肉的、活泼的感情。过去在讨论王殉《伯远帖》时即提到:所谓的“韵”有时恰好表现在某些不周到上,完美无缺与“韵”之间未必是完全一致的。文微明的书法在技巧上可称完美,但他的“韵”却也稍见逊色,在历来诸多大家名作的映照下,他未免稍有遗憾了。
    文微明的行书明显得力于《圣教序》,我想这恐怕也是一个问题:《圣教序》是集字,本身文是点画周到但神气欠缺,以它作为临本,得之在笔画而失之在行气。长期面对这样的范本,文微明焉得“无法”,又焉得有“神韵”?


 
关连: 书法 书法讲座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