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与书法的综合—徐铉
徐铉,字鼎臣,广陵人。在南唐为旧臣,后随唐李后主投降人宋,宋太祖任为率更令.当宋皇朝扫荡诸侯逐鹿天下之时,他也从征任文字之职,所谓“军中书诏、填委,钦援笔无滞”,为此还升官为右散骑常侍。因此,他是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对于李后主而言他是旧部,是新朝的贰臣。但对于宋太宗而言,他却又为讨平天下立功劳,是功臣。自然,在这种处境中,想必他也一定有过进退两难无法全其臣节的时候:对后唐当然如此,对新朝也未见得不如此。
宋代是行草书兴起、隶篆书衰落的一个历史时期,徐铉恰恰是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伊始,扮演了精通篆书的角色。自秦小篆到清小篆的整个推移过程中,唐之李阳冰,宋之徐铉,都起过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没有他们的努力,篆法中绝,那是不堪设想的。
徐铉精于篆书,首先表现在其学识之中。 (来源 邯郸书法家协会:www.hdsfxh.com)《宋史》本传称他曾“受诏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说文》的校核,在宋代文字学史上是一件大事.它需要具有相当精湛的文字学知识,而并非泛泛地能写一笔蔽文所可承担,徐铉能担当此任,可见他于此道甚为精通.而宋太宗也不仅仅以一介书家视他.更倾向于把他看作是一个学问家、一个名濡。
关于徐铉在宋初的作用,我以为是双重的。首先,他作为一个出色的篆书家,在宋代篆书黯然的情况下独树一帜,振兴了篆书艺术.这是他在书法上的功劳.其次。他又作为一个文字学家。在宋代文字学尚未形成规模的时候,一力提携开拓,使宋代成为文字学中兴的一个时代。因此,徐铉堪称是宋初一位突出的文化人.这一点,当时的书家们也是俯首承认的。
徐铉精于字学.盖自阳冰之后.承法中绝,而铁于危乱之间,能存
其法,归遇真主,字学复兴,其为功岂浅哉!(朱长文《墨池编》)
在此处,“能存篆法”是书法方面的功绩,“字学复兴”是文字学方面的功绩,朱长文的这段总结,可称全面周到。
相传徐铉篆书“初虽患骨力歉阳冰。然其精熟奇绝,点画皆有法”。可见早期篆书已有相当规模。及后:“人朝见峰山摹本,自谓得师于天人之际,搜求旧迹。焚掷略尽,较其所得,可以及妙”,可见是得力于李斯《峰山》等碑而得悟篆法。李斯是小篆的创始人,自唐宋明清,无不推为篆书鼻祖。徐铉生逢宋时,篆隶书法不景气,但他取法乎上,并以其深厚的字学功夫作根底,终于摘取了宋代篆书之冠冕。自他之后,在宋三百年间,篆书无出其右,即便是一些大家如郭忠怒、梦英等人,也不得不俯首称臣,让徐铉出人头地。
徐铉不但善篆,其余各体亦极精妙。《徐公文集》李防《后序》称:“公文字之外,长于篆隶,其书札之妙;自成一家,当世士大夫有得其书者,无不宝之以为楷法。”此处“书札”,当指行书尺犊而言。徐铉除了受诏与句中正等校《说文》之外。还自撰《说文韵谱》十卷,“学者伏其精博”。其中经过,《徐公文集》卷二十三《重修说文序》《韵谱前序》及《后序》等均有详载。又有感于时俗文字伪谬日出,贻误后学,徐铉“乃亲以隶字写说文字体,纤细正如蝇头,过数万言,年高目明,洞见毫末,其精力不怠如此”(李防《后序》)。徐铉弟徐锴也是一个文字学大家,著述甚富,兄弟媲美并肩,允推学林佳话。
关连: 书法 书法讲座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