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代名家 > 浏览文章

历代名家

祝枝山—“才”与“学”的结晶

(编辑:佚名  日期:2014-7-25 17:17:25  浏览:次)
祝枝山—“才”与“学”的结晶
 
    与文微明亦称吴门四才子的还有祝枝山。但与并称的表面现象相反,文微明的“才子”是名不符实,而祝枝山却是地道的大才子。且不说江南民间流传多少关于他的传闻逸事,即以书风而言,他也是以奇崛磊落为心灵写照,远不是因规循矩、按步就班者所可拟之。因此,所谓的并称只是就同处一域的地理而言,在书风方面两人是大相径庭的。
    祝枝山书风的跨度之大令人惊诧莫名。一方面,他能写极醇古端严的小楷,魏晋风韵跃然纸上,特别是如钟爵《宣示表》一路的古朴风格,在他是信手拈来、如同己出.这在宋元已无人可及,在明代书风不振的情况下竟有如此杰作问世,实在出人意外。另一方面,他又能为狂草,濡染大笔,泼墨淋漓,落笔如疾风扫残叶,迅捷跳荡,逞论宋人黄山谷,即是上攀旭素大家,以此狂态也堪可厕身其列而不愧。因此,在明代书坛前期,祝枝山的“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艺术典型。
    立足于审美观念变迁的考察视点。则祝枝山的出现还意味着元明以还书坛柔媚风气的有限中止。赵孟顺与文微明的那种精巧,虽亦复大家但毕竟已难觅盛唐气象,祝允明的崛起可以说是对元明书风的一种“革命”。他先在小楷中力追醇古,又在狂草中着力抒情,是对时风从两个不同方向进行同一目标的改造。其着力点是比较高层次的。当然,限于他的存身于吴门书坛,一定程度上也还不免当局者迷,故而他作为转变人物似乎更合适些。此外,他的草书注重抒情,有时也不免顾此失彼,在技巧上有粗率信笔处,亦时遭人讥评.以明人上追古法的后起趋仿地位,在技巧上捉襟见肘也是顺理成章。应该说,这是历史的规定而非祝枝山本人所能独力争胜的。
  祝枝山草书相对于同时人而言,我以为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对节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他的灵敏度堪称首屈一指.而这正是书法家最为重要的素质。明代诸家,于此显然都是有所欠缺的。此外,他的遍临博取,实在也是独占鳌头,连素以苦学称的文微明也未必能及。如明代当时,即已有识者拈出此一特点,以为是他出奇制胜的法宝。
    遍临古帖本来未必一定会出奇制胜,它应该有两个辅助条件的配合。一是所临必是好帖且能对脾胃,能转化为自己的技巧,这一点祝允明的眼光没有问题。 (来源 邯郸书法家协会:www.hdsfxh.com)二是祝氏的主体意识应该很强,仅仅甘心作古人的奴隶,是既未必“奇”也没有“胜”的可能的。祝允明作书遍临百家,.是他追求功力的基础工作;而他在遍临时还能主动地去消化这些客体,使它按照自己的需要加以重新排列组合,其得也大,其聚也精。种种技巧均转化为他自身的节奏与速度,自然是无往而不胜了。那么以之稍作伸延:祝允明书法一出,书坛重新唤回了阳刚之气而少却许多软熟,是否也与他的取法广泛有关呢?倘若他也还是一味正统、取法狭窄,欲为自身立门户而不可得,又逞论上攀前贤?

关连: 书法 书法讲座 书法作品